砂眼作为铸件常见缺陷,其修补质量直接影响设备使用寿命。堆焊修补通过精准的熔覆技术恢复零件完整性,但工艺实施需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。
一、缺陷预处理阶段
1. 缺陷精准定位
采用渗透检测与超声波扫描相结合的方式,确定砂眼空间分布特征。对密集型微孔需评估连通性,避免孤立修补导致应力失衡。使用角磨机去除氧化皮层,直至露出金属本体光泽。
2. 坡口制备技术
根据砂眼深度选择U型或V型开槽方案。深孔缺陷采用阶梯式扩孔,侧壁保留适度倾角以增强熔池浸润性。槽底圆弧过渡处理可降低熔合线应力集中系数。
3. 清洁度控制
使用丙酮浸泡配合钢丝刷机械清理,彻底去除油污及型砂残留。对于铸铁件需特别注意石墨相的清除,防止焊接过程中碳元素过渡烧损。
二、焊接过程控制要点
1. 焊材适配原则
碳钢选用铁基焊丝修复,铸钢件优先匹配低氢型焊材。多层焊时底层采用过渡层焊材,中间层注重强度匹配,表层考虑耐磨耐蚀要求。
2. 热输入调控
实施分段跳焊策略控制热积累,每段焊道长度不超过手掌宽度。薄壁件采用逆向运条法抵消变形应力,厚大铸件配合预热工装维持温度场稳定。
3. 熔池动态观察
通过熔渣颜色变化判断冶金反应进程,银白色熔渣表明保护效果良好。发现熔池沸腾异常应及时断弧,待温度回落后重新引弧。
三、焊后处理关键环节
1. 缓冷措施
铸铁件需埋入保温砂缓冷,防止马氏体转变引发裂纹。重要承力部位采用红外加热毯阶梯降温,控制冷却梯度在安全范围内。
2. 机械精整
使用碳化硅砂轮进行表面修形,保留适量余量用于磨削加工。硬度过渡区采用滚压强化工艺,提升抗疲劳性能。
3. 质量验证
着色探伤检查表面微裂纹,射线检测确认内部熔合质量。压力容器类铸件需进行密封试验,运动部件须做动平衡校验。
砂眼修补需建立"缺陷诊断-工艺设计-过程监控"的闭环管理体系。操作者应掌握金属学基础与熔池行为规律,通过焊道纹理分析与硬度梯度检测不断优化工艺参数。智能化修补系统的发展,正推动传统修补工艺向数字化精准控制转型。
以上内容由耐磨药芯焊丝厂家天津雷公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编辑 咨询电话:18202593233
【声明】本文章系本站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